您好,欢迎进入万众益心(北京)健康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正文内容

“三高”共管综合防控示范区基层医生培训班在循化县圆满落幕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要求。2024年7月12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青海省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青海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主办,海东医学院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承办的“三高共管综合防控示范区基层医生培训班”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顺利召开。循化县卫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华,青海省医学会继续教育委员会主任张力欣,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大会主席任明,循化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明德参会并致辞,循化县人民医院各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各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及基层医务人员共计13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 
 
会议开班式由循化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马学龙主持,首先邀请到循化县卫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华致辞,他指出,循化县通过改革实践,探索“三高共管”慢性病的综合防控,充分体现了政府牵头的主体责任,发挥了公立医院牵头主动性,调动了县、乡、村三级医护人员积极性,“三高共管”项目自2021年在循化县启动以来,“三高”慢病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广大群众的改革获得感明显增强。“三高”共管需要统筹各方资源,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机制。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大部分慢病患者在乡镇卫生院或村医进行筛查诊断、随访配药,基层医疗机构成为慢病防治的“主战场”,在此范围内大规模推广“三高共管”达标理念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各级卫生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能力水平建设,提升“三高”慢性病的预警处置能力和疑难病例的解决能力,加大“三高共管”健康宣教的力度,为循化县慢性病防控做出扎实的成果,真正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践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降低三高慢性病并发症的出现,降低因病返贫的出现,从而推动“健康循化2030”伟大目标的实现。
 
作为循化县三高共管项目工作组的组长,循化县人民医院院长马明德在开幕致辞时表示,循化县”三高“共管综合防控示范区由循化县人民医院牵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纽带,村医团队为“网底”,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类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采用基层首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方式构成管理全链条,打造医防融合的县域整合型服务体系样板。自2021年项目启动以来,得到了中再集团、乡村振兴局、卫健局和各乡镇卫生院的大力支持,我们先后实施开展了项目一期和项目二期,项目一期入组管理患者1500人,二期入组管理患者5000人,我们为患者发放智能传输的血压计和高血压药品包,根据最近一次随访统计,项目实现了血压管理覆盖率70%、血压用药治疗率60%、血压有效测量率67%、血压测量达标率65%,血压控制率63%的目标。规范管理和治疗对于高血压高血糖这样的慢性病意义重大,马明德院长强调了基层医生在慢病防控中的核心作用,基层医生在“三高”慢性病防治管理网络的最前端,承担着慢性病的预防、筛查、治疗、管理、健康教育等重要任务,希望通过本次“三高共管”基层医生培训班巡讲活动,向经验的专家学习和沟通交流,进而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慢性病的知识水平、规范管理能力和同质化服务水平,从而为循化居民提供更加有力的健康保障。
 
作为循化县三高共管项目的省级医学专家,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任明教授在致辞时表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被统称为“三高”,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慢性疾病。这些疾病有明显的聚集倾向,往往“两高”或者“三高”并存,相互影响、相互加重,产生协同作用,加重对心脏和肾脏功能的损害。目前,“三高”共管已上升为国策,《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就曾明确指出,要推进“三高共管”,做好血压、血糖、血脂的规范化管理。然而,“三高”共管知易行难。从1980年至2021年,40年的时间内,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了19倍。在糖尿病患者中,56%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比例更高;糖尿病前期人群中,34%合并高血压,同时有一半左右的人群合并高血脂。但与高发病率相矛盾的是,我国‘三高’疾病的控制现状不佳。有数据显示,我国2.7亿的高血压患者中,达标率只有15.8%。糖尿病的知晓率仅为1/3左右,糖尿病控制率、达标率仅在15.1%左右。三高慢性病的达标率亦不容乐观,所以“三高”共管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对于慢性疾病防控而言意义重大,可显著减少重复管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产生良好的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三高”共管的第一步是通过测量血压、血糖和血脂指标检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患者,并确定是否为“三高”并存。然后,对患者进行总体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和分层,在此基础上确立适合患者的血压、血糖和(或)血脂控制目标值,确定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优化治疗方案和进行综合管理。
 
简要开幕式之后,培训班正式举行。培训班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马文君教授、西安交大第一医院雷新军教授、白求恩医院任洁教授、漯河市中心医院谢桥涛教授、甘肃省中心医院陈永清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吴增颖教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樊世明教授等10+专家进行主题授课,培训班内容丰富且实用性强,从不同视角,就“三高”共管的现状、管理措施、临床意义、血压血糖血脂管理指南解读等进行分享。
培训班第一节由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任明教授、甘肃省中心医院陈永清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吴增颖教授共同主持,分别邀请到三位专家进行授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马文君教授讲题为《高血压患者血压维稳策略》、西安交大第一医院雷新军教授讲题为《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和处理》、白求恩医院任洁教授《如何依据24小时动态血压优化降压治疗》。马文君教授授课时指出,有许多高血压患者在早期时没有任何症状,故不仅从未监测过血压,甚至出现了高血压引起的相关心脑肾并发症还不自知,以至于酿成较为严重的后果。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长期精神紧张等高血压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检测,一旦确诊高血压,需做好有效生活方式干预,比如低钠高钾膳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遵医嘱规范治疗,不可随意减药、停药。如果高血压患者还合并有糖尿病、血脂异常,需要做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共管’,才能更好地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任洁教授介绍道,动态血压监测就是对患者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其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一般30分钟至1小时)的血压值,相比传统的不连续血压监测,动态监测可以更客观地反映患者的日常血压水平,以及各种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血压波动情况,通过所得到的的数值,医生可识别和诊断高血压,判断血压变化的昼夜节律。同时,还可以诊断隐蔽性高血压、单纯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等特殊类型的高血压,我们根据患者24小时的血压变化,给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最大可能避免血压波动导致心梗和脑中风等意外发生。
 
培训班第二节由山西白求恩医院任洁教授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樊世明教授共同主持,邀请到漯河市中心医院谢桥涛教授和甘肃省中心医院陈永清教授进行开讲,他们的讲课主题分别为《继发性高血压的识别》和《围绝经期代谢紊乱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谢桥涛教授首先给我们展示了一些图示画面,然后介绍道,通常我们讲的高血压病,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它占整个高血压中的90%,高血压中剩余的10%以上属于继发性高血压,所谓继发性高血压,就是说,发生高血压是有原因的,血压增高只是它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症状。近年来在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及管理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首先,在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方面,儿茶酚胺和PA的系列筛查开展越来越多,相关筛查方法也越来越多,例如质谱法和化学发光法,使检测更加准确。在PA筛查方面,可通过多种检测手段结合,更早检出疾病。其次,在继发性高血压的管理方面,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逐渐建立PA、OSAS、嗜铬细胞瘤和肾动脉狭窄的队列,使疾病管理更加细致,分型更加明确,治疗更具针对性。全国成立了多个继发性高血压筛查组织,提高基层对继发性高血压的认识,使更多患者可以筛查出继发性高血压并给予治疗。最后谢桥涛教授指出,年龄较轻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多种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应进行相应检查,已避免漏诊继发性高血压,失去治愈高血压的机会。陈永清教授在授课时表示,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门诊中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妇女围绝经期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的病情波动而痛苦不堪。绝经的本质是卵巢功能衰竭。当卵泡耗竭,没有生长卵泡发育,就无法产生足够的雌孕激素,月经自然停止,绝经期血管收缩功能不稳定,高血压则以收缩压升高且波动明显并伴有潮热为特点。围绝经期的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出现血管舒缩功能失常;再加上情绪、睡眠等的影响,血压常会出现波动,就会引起围绝经期高血压。同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率增高,患者常诉心悸不适,并有阵发性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等。绝经后妇女代谢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明显、糖脂代谢异常增加。围绝经期高血压通常是暂时性的、功能性的,并不会造成器质性伤害,只要在围绝经期得到良好控制,度过这段时期之后,症状就会自然消失。
 
培训班第三节由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汪舂庆教授和马艳梅教授共同主持,邀请到三位专家进行开讲,他们授课主题分别是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汪晓洲教授《202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樊世明教授《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识别》、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张瑞霞教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 2022 )解读》。汪晓洲教授在讲课时指出,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脏肥厚,长此以往可能引发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还会损害肾脏血管功能,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张瑞霞教授也指出,高血糖不仅会直接损害血管、神经和组织,还会加速糖尿病肾病和CVD进展。樊世明教授通过一张张片子讲解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识别,他指出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缺血性T波改变。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后,最早的改变是相邻两导联缺血性T波改变,早期T波振幅增大,肢体对称,缺血加重后对称T波倒置至心外膜,二受损ST段改变,随着缺血的加重,心肌细胞受到损伤,产生损伤电流,表现为多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三坏死q改变,严重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而完全坏死的心肌不能去极化。
 
培训班第四节由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张瑞霞教授和循化县人民医院王国茗教授共同主持,邀请到来自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三位专家进行开讲,他们授课主题分别为任明教授《特殊人群高血压管理》、马艳梅教授《如何优化CKD患者的血压管》、李晓平教授《中国血脂指南管理2023解读》。专家在讲课时表示,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控制目标,至少要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合并糖尿病,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于多数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控制在7%以下,最好控制在6.5%以下,血脂的管理则相对复杂,相比于血压和血糖,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所以‘三高’患者,LDL-C需要控制在1.8 mmol/L 以内,最好控制在1.4 mmol/L 以内。最后,三位专家都不约而同的提到如果想要更好地守护心肾,就需要防控关口前移,密切关注相关危险因素(血糖、血压、血脂)对心肾功能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和实践。比如对于血压、血脂、糖心肾疾病稳定的患者,应按照最新的指南选择治疗药物。
 
最后,在互动问答环节,多位基层管理医生对项目管理、项目用药、项目具体规划等内容广泛提问,各位教授逐一给出了详细解答。专家们表示,我国临床专科医生不足,单靠专科医生进行患者管理远远不够,必须将基层医生动员起来。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乡村及社区基层医生按照最新的指南指导用药,指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即“三高”共管,减少心血管风险,真正改变解决中国慢病管理存在的问题。持续完善“三高”共管医防融合服务模式和机制,逐步扩大模式覆盖病种范围,以常见“三高”慢性病为主线,开展精准分级诊疗实施路径探索,充分运用目前的条件,和县乡医共同努力,按照同一指南共识、同一标准对患者进行管理,共同推动健康循化建设工作的不断进行。循化县人民医院连续4年实施“三高”共管项目,自项目开展以来,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高度认可,受益人群达3000人次以上!
 
此次“三高”共管项目基层医生培训班,培训内容丰富,分析透彻,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工作指导性,使参会的学员受益匪浅。会议要求,所有学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全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健康循化建设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2024-07-17 09:02:46标签: